《荀子•榮辱》篇曰:“君子安雅。”可見博學多才、溫文爾雅古時起就是人們追求的目標,如何培養根植于傳統、著眼于未來的儒雅學生,對學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學校只有努力營造優良的校園文化、精心打造書香文化校園,全面落實素質教育,才能實現這個目標。擦亮校園文化這張名片,需要學校積極探索、發揮校園文化的作用,學校可以從以下3方面具體展開。
其一,推進文化資源的整合,大力改善校園文化。有人將高中教育形象地描述為“立交橋”,因為它在教育系統中起著貫通上下、連接左右的作用。高中教育要塑造自我、提升自我、實現自我,打造良好的校園文化,完成其承上啟下的重要作用,就要積極整合校園周邊環境,為學生營造一個和諧、安定、平靜的氛圍。此外,學校還應優化資源配置,抓住重點,突出亮點,用“心”設計,凸顯校園特色,為學生的學習和生活創造良好的成長環境。
堅持有效宣傳,積極展示校園文化。校園文化是學校在發展過程中經全體成員共同努力而形成的,它影響著學生的成長、教師的成熟和學校的發展,校園文化的形成是一個不斷揚棄、創新、積淀的過程。學校可以通過校報、校園網絡、報刊雜志等不斷把學校的亮點展示出來,以得到大眾和社會的認可,不斷提高學校的影響力。
堅持百花齊放的特色辦學方針,教育要貼近學生的生活和學習實際,積極踐行因材施教的教育方法,讓每個學生感受到學習的意義和樂趣,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展。每個學生都是一朵奇異的花,學校應該努力提供每朵花開放所需要的條件,讓花兒綻放,讓學生成才。
其三,聚合文化力量,傾力打造校園品牌。縱觀國內各知名高校,均有其特色校園文化:北大有“愛國創新”,清華有“自強不息,厚德載物”,南開有“允公允能,日新月異”,人民大學有“實事求是”,同濟大學有“同舟共濟,自強不息”……同樣,中小學要建設有其特色的校園文化,并力促特色形成品牌。校園環境、物質基礎、學習氛圍和師生風貌等方面,都能反映出校園文化的特色。學校應廣泛汲取促進文化繁榮的積極元素,不斷強化校園文化的交融力、影響力、浸染力和號召力,制定符合學校發展方向的規劃和制度,讓學校有目的、有計劃、有步驟地健康發展,才能使學生在品格修煉中自律,在職業生涯中自強,在學習生涯中自主,在人生道路上自立,成為一個優秀的對社會有用的人。
積極發揮精品學校的作用。每個學校都有其精髓所在,學校間可以互相借鑒,以助推學校快速發展。以活動促動校園品牌的形成。通過“五四”青年節、校慶活動、經典誦讀會、革命歌曲賽歌會和專家講學等活動,給學生提供豐富的文化活動,建設有內涵的知識模塊,幫助學生開拓視野、陶冶情操。 學生是教育的天,為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創造條件是學校各項工作的核心,也是學校實現建設現代化、人性化、個性化教學的目標。把人置于最高的位置,關注生命、敬畏生命、呵護生命,積極倡導和培養外表優雅、內涵博雅、談吐文雅、舉止典雅、氣質高雅的高素質學生。
教育界有句名言:“三流的學校靠升學,二流的學校靠制度,一流的學校靠文化。”每個學校都應該以文化管理學校,爭做一流學校,不斷優化校園文化,促進教育的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