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文化是學校所具有特定的精神環境和文化氣氛,它包括校園建筑設計、校園景觀、綠化美化這種物化形態的內容,也包括學校的傳統、校風、學風、人際關系、集體輿論、心理氛圍以及學校的各種規章制度和學校成員在共同活動交往中形成的非明文規范的行為準則。校園文化是學校本身形成和發展的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總和。
校園文化從性質上可分為兩種,一種是靜態文化,一種是動態文化,對于學校來說,我們可以把靜態文化比作人的外表,把動態文化比作人的精神。校園靜態文化包括校舍結構布局和各種教育設施,如操場、宿舍、教室、國旗、圖書室、宣傳欄、黑板報、名人掛像。校園靜態文化對學生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動態校園文化包括學術研究、科技活動、體育活動、藝術活動、各種娛樂活動等。動態文化對學生的影響更大。如果說靜態文化主要在于陶冶學生的情操、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和行為習慣的話,那么動態文化則主要在于培養學生在知識、科技、體育、藝術等方面的實際操作能力。
校園文化的特征:
互動性,校園文化是學校教師與學生共同創造的。這里有教師的作用,學校領導的作用。教師的教育作用是關鍵。領導者的辦學理念、辦學意識和行為對師生員工的影響不可低估,對校園文化建設的作用是巨大的。
滲透性,校園文化,像和煦的春風一樣,飄散在校園的各個角落,滲透在教師、學生、員工的觀念、言行、舉止之中,滲透在他們的教學、科研、讀書、做事的態度和情感中。
傳承性,校風、教風、學風、學術傳統、思維方式的形成,不是一代人,而是幾代人或數代人自覺不自覺地創造的,而且代代相傳,相沿成習。似乎有一種遺傳因子。任何一種校園文化,一經形成之后,必然傳承下去,不因時代、社會制度不同而消失,當然會有所損益。然而其精神實質卻是永續的,永生的。